独龙转角学习体会

时间:2019-12-11   作者:淞橼丨   来源:原创
 
一、转角作用:
独龙转角,在外观上看,只是腰部转动,下半身与双手全都不动。师父郭连成先生在教学生时,将这一式形容为独角龙。只有西方独角兽长了一只角,我们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都是长了一对鹿角。鹿的肉和血都是强力的补药。华佗的五禽戏里有鹿戏,传说就是调养气血的功夫。鹿的气血也有优劣之分。体现在鹿的角上,气血旺盛的鹿,它的角质坚硬,雌鹿没有长角,只有雄鹿才有角。雄鹿在发情期争夺配偶时,用角互相撞击。声如金石般铿锵有力,很远都能听到。强壮的雄鹿能把对手顶飞,那种姿势就像推土机铲土一样。脊柱→头→角形成一个整体的杠杆,发力全靠腰和腿的蹬地劲。这是动物最原始的战斗技巧。师父郭连成先生教到此处时,说到:“打马抹擦(‘擦’字读轻声)牛”。牛的腰腿;力量非常大,只有用抹擦的那种暗劲,才能把力量传导到牛的腰腿上。如此破坏牛的平衡,引导牛前进的方向。可见牛蹬地和转腰的力量是多么的浑厚。我们想象,如果公牛只剩一只角,在发情期攻击同类时,牛的脸不会正对着敌方。必然是朝着敌方伸出仅有的一只角,头偏向另一侧,脊柱为了与头、角呈一直线,也会顺着头偏转成一个弯曲的弧度。这时如果独角牛仅有的一只角戳到敌人身上,是无法向前方使用腰劲的,因为此时脊柱与角都处于弯曲的状态,再用全力向前方顶,会压断脊柱、掰折犄角。独角牛只能顺着脊柱的方向,横向转腰斜刺、挑剐敌人。这种转腰并伸挺脊柱的姿势,就是独龙转角之中的转腰。
二、手上脚下:
独龙转角之中,举在上方、顺着转腰的劲前伸的手,象征着前文所描述的牛头、牛角。上手的伸劲与下手的丢劲是一对平衡力。有了这一对手上的平衡力,拳架就不会僵,功夫达到师父郭连成先生说的:“用最小的力”。照这个方法施展招数时,手上才有可能轻灵、松活、出手快速,角度多变而且有余量,不会像牛一样笨拙。
手上能够放松之后,这一招能发挥出的腰腿的爆发力,反而会减弱。这不是放松的结果,而是只有手上放松了,对应的脚下却不够放松。更进一步说,不仅是脚下,全身各处的关节和肌肉群都必须同样的放松,才能让全身的劲力贯通、动作顺畅。遥想三年前,经过若干年的思想、人品上的了解,师父郭连成先生在勉强收录我时,先询问我的所学,观察我的身体条件。然后说,我空有一身力气,发放不出来,都憋闷在身体里。而后经过拳架的实践,师父郭连成先生才逐渐教给我力量发放的方法,那就是转腰。腰的力量是武术技击的发动机,腿撑在地面上,腿上面是腰,腰劲的大小和腰的灵活程度,决定了劲力从地面→脚→腿→胯→腰→脊柱→肩→手臂→一直打到敌人身上的攻击效果。进攻、防守全腰来带动。但腰位于中盘的中节,腰转动时,会向上半身和下半身两个方向传递腰劲。我们的目的是让腰劲传送出身体外,留到敌人身上。光是上半身松活、上半身能传力是不够的。下半身也要松。如果下半身不松,劲就会僵滞在双腿上,不能形成地面→足→腿→腰胯→上半身,这样的一条劲力传递路线。劲力还是会僵滞在自己身上,无法发放出去。正确的全身放松方法应该是:通过腰部的转动,让脚下的腰劲能稳坐在地上,让手上的腰劲能凿凿实实的放在敌人身上,想达到这个程度,劲路的连贯很重要。做到劲力连贯有两个注意事项:一、要拳架松整,不断地熟练整套拳架,让气息循环流转,达到顺畅的程度。二、要脚下松活,师父郭连成先生传授这套拳之初,就曾说:“哪吒脚踩风火轮”。这句话什么意思?什么是风火轮?我在练脚下松活时妄自揣测到:风火轮只是古时借用传说之中的说法,放到现在,就叫脚踩旱冰鞋。是指拳架之中,双脚在站稳不动的的时候,全身使出整劲,脚下感觉像是安装上两个轱辘,或是洒了一地黄豆,双脚踏在黄豆上的感觉。身体在击打敌人时,全身使出整劲发力,全身感觉就要打滑站不稳的样子,但是低头一看,双脚还放在原来的位置,丝毫没有挪动。这可能就是风火轮了。在这个状态下,不论中心在哪里,双脚的承重比例都会自动的调整均匀,并且不用自己抽出注意力调整重心的虚实。重心在这种状态下,会自动的回归到身体的中线、形心上。那种感觉就好像孙禄堂说的“不敢动,一动即泄”。脚下实现这种对称的力,双手的平衡力才有可能全放到敌人身上,才是真的活了起来。但是,没有整套拳架中反复而枯燥的重复训练,是体会不到这个力道的,其它式子也是一样,想要练出功力,必定于春、夏、秋、冬各式之间气息流动的成果,练功的运动量不够,无法启动身体里的这些机能,如果没有师父郭连成先生长期的言传身教,就会练得不得法,更是无法催发出这些劲力,其中诸般细节,全在师父郭连成先生传授时才能体会到,此处不必逐个赘述。
三、高效打击:
师父郭连成先生传授我时,借用太极拳“一动各处皆动”的理论。其实,不仅仅是太极拳,师父郭连成先生说,所有的武术打起来都如此。各处皆动,不仅仅是内三合、外三合。敌我双方也在动。术数中有个叫奇门遁甲的方法,放在排兵布阵上,就是把自己的主将隐藏起来,打击敌人的薄弱点,同时寻找机会击杀敌方主将。大概就是奇门遁甲。排兵布阵,都是有效利用敌方克星,我方用最少的力量,造成敌方最大的破坏损失。就如同师父郭连成先生说的“用最小的劲”在独龙转角之中,看似只有腰和手臂在动,其它部位实际都在动。“一处动各处皆动”。并且这种动的规律是按照“遁甲”的思路来操作。独龙转角攻击时,拳架针对比自己高大的人,主要攻击敌方头部的太阳穴。在这一式中,双方的头部是“主将”,我方在攻击敌方头部的同时,也要用身法将自己的头部隐藏起来。在发起攻击的同时,自己的头、肩、腰也在变换位置,并且与敌人的运动方向相对应。尽量让自己的腰在小范围内进行空间立体的小幅度挪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灵活用力)。尽量引诱敌方的腰做平面或是直线方向的二维、一维的大幅度挪动,如此敌方挪动的距离大、腰部和脊柱的着力点更分散、头部移动也更僵化,相对于我方比较缓慢。我既要有效打击敌,同时不让敌打到我。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格斗比赛MMA、UFC,有很多精彩的攻击录像,打得好的选手,他出拳的同时,上身总会起伏和偏斜,既顺应了攻击之中的协调性,又移位隐藏了自己的头部等要害部位。更难以置信的是,一位热衷于MMA比赛的朋友,对我说出了他KO对手时的感受:“把整个身体的重量放在前手上”。这句话几乎与师父郭连成先生传授我独龙转角时的用法一字不差。师父郭连成先生常说:武当、少林的练法和打法都差不多,不要拘泥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所有的功夫都是一样的。少林易筋经十二式里,也有个“青龙探爪”,劲路和放松的方式,与独龙转角异曲同工。MMA的比赛更接近实战,总是出现连续的攻击。师父郭连成先生在传授之初很少说到连续攻击。后来我才知道,这套拳有连续攻击,而且路数非常成熟。但是在实战中基本用不上,只有遭遇围攻时才会用到。原因是这套拳出手常能一击之下让敌失去战斗力。在实力和拳法上完全碾轧敌人。而这种强大的拳法,凭借的不仅是招式、功力和出手时机。这些固然重要,但都属于技巧范畴。师父郭连成先生教导过我,能格斗很容易,让人意志坚定的面对生活却很难。在枯燥和困苦面前,人很容易被利益和欲望所击败。生活会慢慢耗尽仅有的意志力。但师父郭连成先生还教会了我,人练武功,练的就是浑厚的功力,如同大地一样厚重淳实。当我们以后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是否能够坦然微笑?我们面对罪恶的暴行时,是否敢于横刀立马,守护世间的正义和真理?这也许才是护门拳原本的作用吧。
文/金经


红山玉龙
上一篇:龙形八卦掌学习体会(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