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玉铭》[龟息功、蟾月法、三清大法研读文

时间:2019-09-16   作者:淞橼丨   来源:原创
  《行气玉铭》最早及通用名为《行气玉佩铭》,为中国仙道理论最早的文献记载,也是古代醫學理論較早的记录,现藏天津博物馆。据考为战国后期铭器,天津博物馆作為古代貴族手杖的杖首裝飾,定名为《行气铭玉杖饰》。
此器饰為一杖首,青玉,有灰黑色暈斑,十二面棱柱體,高5.2釐米,寬3.4釐米。中空但未穿頂,用來套在杖上,頂部為圓形平面,一面下部有一孔與內腹相通,棱面經拋光。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陰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號,共計四十五字。
【铭文口诀】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沫若考译,流传最久最广]。
 
行氣玉銘
 
『行氣玉銘』拓本
 
『行氣玉銘』修描本
《行气玉铭》不同专家持有不同意见,抛砖引玉,暂列几位如下。
赵松飞定名为经,即《行炁玉柱经》。赵松飞在《〈行炁玉柱经〉探释(二)》言道:“《参同契》后世称为‘万古丹经王’,而此古玉经文,理当称其为‘万古丹经祖’了。”
[郭沫若翻译本]: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闻一多翻译本]:
《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说:“新气即经纳入,还要设法固守,不使它泄散。《玉珌铭》曾发挥过这派守气理论:‘行气居则1,1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2,2则优,优则天,天其春在上,地其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陈邦怀考释]:
陈邦怀则在其《战国‘行气玉铭’考释》一文中认为,“其文曰:‘行气:吞则1,1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长,长则復(复),復则天。天其本在上,地其本在下;巡则生,逆则死。’”
分歧较大的铭文包括:
原文:3  4  5  6  7  8
郭译:深 萌 退 几 春 顺
闻译:居 明 优 其 春 顺
陈译:宎 明 復 其 本 巡
[英国李约瑟翻译本]:
行气,一定要用以下的方法呼吸:呼吸能稳定就能聚集了;聚集以后就扩张了;扩张后就下去了;下去后就安静了;安静后就凝固了,凝固后就出芽了,出芽后就生长了,生长后回去头部就上达头顶。这样上达天灵盖,下通四肢。顺着这个道理就可以延年,相反的就会死亡。
[黄耀明探微]:
 
《行气玉铭》文字与晋系文字逐字对照表-1
 
《行气玉铭》文字与晋系文字逐字对照表-2
 
《行气玉铭》文字与晋系文字逐字对照表-3
 
(上三图引自黄耀明:《〈行气玉铭〉探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古代史与文物研究),2012年第10期,第35-37页)。
 

上一篇:武当太乙门户掌·太乙神功打手歌   下一篇:太上清靜經 [習煉「太上清靜十三丹」研讀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