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论“桩”(1)

时间:2019-09-19   作者:淞橼丨   来源:原创
 
松源漫谈《意拳论—桩功
前 言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松源按:
习武者不出内劲何以言拳之技击?王先生言之内劲由桩培育,语切言真,好!
“检验依据”,即是师所授时所言之境地,弟子学人以客观实事习练又能得到“答案”,与松源的师尊李兆生先生提出的“限期取证”相通,异曲而同工,妙!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内劲需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松源按:
拳之要紧处,内劲即出而又能爆发为外力,方可进入技击与散手之专习。试问没有内力,不晓内力如何转为外力,何以为技击呢?如果外力没有唤出于技击中与没有习武之人间的争斗何异?人,都有天生的争斗本能,此不用专门习练,劲力出来方能窥拳术之门庭。
王先生进而又述内劲翻而外之方法。笔者精习太极有年,因而自然而想到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由着熟而渐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语,入此与王先生同证劲力之重要与内劲唤出之方法,此有据可察。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松源按:
武学,与武术不同。武术,从表层上来看,为武与术。武,即武功,由练武而来的功,此功与丹功不同,因而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俗语久住武坛。试问,如果练武即是练功,那何以又提出“练武不练功”之词呢?那么,练武不练功,我们又何必练武呢?此即为,武功与丹功之别。中国之根抵在道教(鲁迅语),道教与佛教皆有解脱生死之说,其说以为至老不能解生死之问题是为“一场空”。丹功不仅在武上能助其力,又在生老病死上见其神奇之效,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因此要分清武、术、功之不同作用。师尊李兆生先生一直倡导“武学”,松源可能学浅,松源一直以为武学之提法至其广播及其以文唤武之专论皆有师尊李公而起(松源可能考究不够,希方家释疑)。由师尊李公领衔以文事武后,武当武学在武坛与文化之领域展露端倪。于此,观王先言之拳学,可见拳术之内含,拳术之理念,拳术之哲理,拳术之文化大有学问处,可谓之拳学、武学。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松源按:
“真实体识”,此观念于习武事道之上非常重要。有多少所谓师者,因诱导学生致使其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于气功界犹为巨众。其引诱误导无外乎在教授某神功时,示之有何体感才为进境,有何景象才为功成。所言之体感与进境若天花乱坠,超乎常人之想象空间,此体感与境地真实吗?多半是授者自我空幻罢了。如此结果只能让众多学子循其所述之径而行,以幻为真,视昙花之景为永久。笔者教授学人之时多闻此种现象,因此真诚希望吾道师者学人以王先生所怀悲悯之心为楷模,让我们再读一次王先生之文词以自省:“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1902年4月,由上海寄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明信片上比试剑术的中国人

上一篇:淞橼治疗理念—医武并举,以道援医   下一篇:松源论“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