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源论“桩”(3)

时间:2019-09-19   作者:淞橼丨   来源:原创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松源按:
如此才有技击,可见技击为拳之末技(即最后之技艺)不为虚。或言养生为本,技击为末又是另一层天地。
王公的“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与师尊李兆生先生的“小练形九种次第修持”有相通相融之处,故列其文如下,以便参考(关于小练九第玄功之散评请关注“中武瀚论”的《道脉嫡传》栏目):
一、运转自如
是属初步形体的调节,由动作协调熟练开始,而渐入招熟渐悟懂劲阶段,是调节肢体的初形,此阶段已经步入修身境地,这是大众乐于保健的作为。轻,重,酸,麻,胀,痛,寒,热等感受津津乐道,日常觉得肢体轻快有力。
二、潜气内循
继上阶段而为基,随动作的精熟而渐渐启动内气,使气脉合于身形的造做。举手投足,反复运动,内有真气往来之感,渐知气血流速,循经的起始。这一阶段的功夫,完全在自我感觉体会,速度由快渐慢,由慢逐快,渐而快慢一同。这是外动与内功的结合开始。调动内气,有神清气爽之感。
三、气与力合
行气往来,内外同步。外动带动内力。内气与动作的运转达到自然的统一,渐渐练习中,有自我神明之萌。是筋骨皮髓肉的统一过
四、循经导脉
由外到内,动中静化。由血脉经气与动作的一致性,而渐渐地到不知不觉得动作,虽行功时间已延长,自我并没有感觉到时间长。在行功中仍然会感到气脉的流程,时有时无地在身中循徹。停功后,日常中,也时隐时现地感到气机在运化,修真十二窍都有相应的反应。到此阶段则可配合坐法参真进步更快,而且稳定。
五、内壮混元
久久行功,由外动到直接影响内气。内气产生循经,体态平衡阴阳的质地深化。天地弥伦,阴阳互为,使先天元气再生强化。先天的混元之气已经开始在气脉中巡行。随着体态外形的变幻多姿,体内气机能随之自然,上下相随,阴阳合度,这才不失为内修法则。这个阶段是内壮混元之气,内外统一的精进过程。武技可以臻化,内力也相应地增强,运化自身中的脉道,以适天地混元之境。
六、真元振动
丹道之持,由动入静,顺利成章。是指内功精习之前,需有外功之习。而练形之用是动功入手,动中启动丹脉,充实真元。外功在普修之时,精循脉道,助充元气。因炼形的体用结构,已经融于丹道之经,循气化之持,故此区别于九脉合真外的外功。明~九脉合真而后,炼形之用臻入炉火之用,外展玄形以行肢骸,内执丹道运化神气。故久而习之。丹元振动,元真日充,始觉丹田已有形骸,“黄芽为丹始,黄芽不是丹”,是邱真人所语。丹始为元气凝质一块。
七、六合人天
待丹元振动而后,继续修炼,《悟真篇》“一颗丹砂藏世界”寓有真意。炼形动功中,自我丹源,天心地轴之处有似气化漫波一般,由自我身骸向四周自然扩射。先自身后自然,先凝炼后波展。“吐气弥霓九万条,飞天羽化三百度”,是喻自我丹庭之内,时凝而收入,藏在丹宿之宫,时散华而射周天弥宇宙。这个阶段渐入玄妙,已是非宗传而不可得。这是隐自于宗风中以武演道的嫡传。
八、外景呈真
“黄庭内景少人知,先师授我助华颜”,内景是丹家宗风之传,外景是与内景相对而言的内容。宗传又谕丹家脉持内外精诚,内有真元之实,外有洞天之妙。“道德朗照千江月,智慧清涵万里天”。丹法中常然以静为工,殊不知动静互为,炼形精形可转入以动为静,内外天然的圆融阶段,此阶段必需通过师传而入真途。
九、圆玄合一
动静本一体,阴阳相为互生,以外景呈真为圆融阶段,而秉宗学而历第精传,授发于密,丹光有增,虽动功而持玄妙,非言语所容诉矣。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松源按:
武道之有成,在于获得正确的传授,在于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在于自身先天后天之禀赋(即身体、性格、智慧、悟性等条件之优劣)。没有正确的习武修道之方法怎么可能成功?即,获得武道之正确方法与真诀,加之后天的努力与天姿,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都会有所得,有所成。正确的方法与真诀的获得依照传统全赖师之所授,由此可见师者之重要性。透过对师之称呼的殊异有别,亦可见师者不可缺少,如,师父(对师者之通称。师徒如父子,与师傅有天壤之别);上师(佛教对具有高德胜行、堪为世人轨范者之尊称,又作金刚上师,多见于西藏密宗);业师(授业之师,如武艺、手艺、书艺、画艺、道艺等);恩师(有恩于己之师);法师(传法之师)……。即已生,造化已成,天赋久佳者,只要勤奋依然会有宏大收获,“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姿优胜者仍然需要努力,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畏巨流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到仙药、深入水底觅到骊珠。”这些都说明,天才也需勤奋,勤奋能补天姿之不足,只有勤奋才能成功。所以正确之方法、不舍之努力、三分之天姿是武道成功的金钥匙,正如王公言:“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引王乡斋老先生文: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松源按:
行桩有时,不见其效,须要检点功架是否正确(功架,即身心内外之形态),须于生理与心理相互之关联中找原因,还须察心法之运用是否得当。松源于所著《七载风云录·大字桩的心法及其嫡传》言:“所谓心法,是一种练功的手段,是通过神思与意识之作用而实现某种练功的目的。从狭义而言,心法是在练功过程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形体与神识的方法与手段。从广义上来说,桩形之窍要、手印之隐真,真诀之密语,心解之玄妙等均都有心语示之,亦谓之心法。”(关于“心法”详见笔者松源所著《真元游记·七载风云录》之《大字桩的心法及其嫡传》功架,心理与生理,心法三者皆正确或无有漏缺,或习桩经久仍不见其效,学人应寻师访友(“求证于高明”)证求其因,莫要闭门造车遗害自身。王公于此指出“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实乃警醒武道学人之良言。

1958年左右,北京体育学院上武术课的学生们
上一篇:松源论“桩”(2)   下一篇:松源论“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