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之四大功能 养生-练武者要成为练气..(3)

时间:2019-09-16   作者:淞橼丨   来源:原创
 

(《以武入道,以道论武》第3部分)

  2、武术之四大功能

 

  第一、养生——练武者要成为练气士是武术的首要问题

 

  师言“只有养得好,才能用得好”,这是武当武术的立身之本,也是武术之本。那么何为养?武术、拳术中有体用二法,养为体的范畴。体为武术之本。练拳不能把身体练好,这就违反武术拳宗的原则,也就失之“养人”之本质。每当人们提起拳脚功夫时,呈现于脑海的就会有仙风道骨的羽士,飒爽英姿的侠客,鹤发童颜的剑客。这些仙侠剑士除了留下惊世的武道内功轶事外,还给人留下另一深刻印象——健康的体魄,不老的容颜,羡人的神采。这种超凡的体质是他们懂得养生的结果。

 

  医药能治病救人,拳法之行血推脉也具药性,因而能健身强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天地人都有精微之质运化其中。人体的精气神即是丹功所用的上药三品,而练气贯穿修习武道的始终。武术中“内练一口气,外练筯骨皮”更充分说明武术是以练气为归宗。因此,练武者要成为练气士是武术的首要问题。肢体运动具有药性,因此习练拳术须有合理性、科学性才能使养生有得,武功成就。武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养生逐渐成为武术开发的首要功能。随着刀耕火种的结束,社会的文明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术的养生地位将日异显著,也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怎样才能练好武术?概而言之,一要通晓理法,二要有良好悟性,三要勤奋不懈。通理法,即能会养又能会练。不会练即不会养,不懂养便会自伤,会练会养才能成就武功。

 

  习武者要养什么?

 

  内养意神气力,外养肩臂手肘;内养精津血液,外养筋骨皮肉;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赅;在内养性,在外养形……养内形,养外形。养分内外,内外如一才称全功。武道者须行养人、养意、养心之功。若所行之功不能养人,反致其伤,该功必错,必须舍弃。

 

  如何养?

 

  修心养性,修身养形。此为养意之功。

 

  我们所熟知的谚语“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形意拳中“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太极拳中“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宜凝”回荡在每个武术学人的耳畔。《太上日用经》有“莫起一念,万虑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视物”之课教。如此,“全凭心意”,“真意”,“意为主”,“存神定意”,……“意”贯穿武术修习的始终,为“心”,为“法”,即心法。主身者神。心藏神,心为一身之主,人之七情六欲皆由心生。运动太过则损精气神,伤周身关节、血脉、筯骨、皮肉,伤先天,损后天;运动不及则精气神及周身难以运化与宣泻,便达不到锻炼目的。过犹不及皆非是。差之丝毫,谬之千里。武道学人切记!

 

  清虚无为而养心。有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之境,可谓仁者养心。导引练形而荣身,可入武道之径。导筯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言语则福全。保此三全,是谓圣贤(《洞灵经》)。仁者养心,安身有处,练形有宗,武术有成。

 

  怎样练会伤?如何练为养?

 

  练功留有十忌,犯此忌即会致病患。中医所言七伤也指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伤脾、伤肝、伤肾、伤肺、伤心、伤形、伤志为七伤。练功十忌与中医所论七伤可谓异曲同工,武、道者应回避,免出病苦。

 

  练功又有十八伤,犯此必致其伤。“久”“多”则过度,练功过度即会致伤。然而,武、道的教授者及习练者却犯此十八伤,其结果必然导致身心伤害。曾经诸多武、道学人深陷泥潭,练功以多取胜,每次行功千次万次计,站桩以数小时乃至十多小时为准。武术之功夫是实践学科,来不得半点虚假。正如师所说“得一路走过来”。没有真才实学难以担任武术的师者。只有自己具备了真实功夫才能传授学人以真知。“自残式”的练功方式绝非合理与科学。如此,非但不养自己,反致痛患无穷!

 

  那么如何行功才能不伤自身,怎样行功才能修养自身呢?

 

  “久行伤筋,缓行则养筋;久立伤骨,凝立则养骨;久坐伤肉,息坐则养肉;久卧伤气,安卧则养气;久视伤血,内视则养血;久作伤节,微作则养节;久屈伤脉,徐曲则养脉;久伸伤俞,略伸则养俞。”(《玉诠》)太乙门于入门之时便要课授养身养体之理法,即行功之时忌犯“气血上扬”之病。该言简而理深。《玉诠》所言之养其核心便是行功中不能“气血上扬”。如何自养?适度用功则身心得安,望道有成。练功夫要勇猛精进,刻苦用功。但应谨守法度,守中为准,知时而动,量力而行。如此,得口传心授者才可称为一脉相传,才能成为心怀宗风的传人。中医也指出心、肝、脾、肺、肾五脏若过劳必会损伤,称之为五劳。因此,修习武术者应养心,护肝,健脾,洁肺,强肾,注意饮食,合理运动,维形而志坚。面目耳齿津,腹胸背腰足皆有养法(参见《练功十要》),时时守护,身心其乐融融。

 

  静多则废,动多则损。功夫应由动而入静,动功带静功,静功带动功。因而练功随年龄、功龄、功夫深浅等有不同要求。年龄小,功龄短,功夫浅,此时当以动功为主,静桩为辅,坐课可无,即动多静少。年龄长,功龄渐长,功夫由浅入深,此时应坐课当起,动功、静桩各半,即动静参半。年龄适中,功龄长,功夫已达到要求,此时动功要少,静桩也要少,坐课为主,即静多动少……年龄、功龄,功夫浅深决定动桩、静桩、坐课与卧法主次与多少等问题。

 

  动静诸功中,一动一静互为根。有一动必然有一静,有一静必有一动。静为养,动为练;缓为养,急为用;无力为养,有力为用;有法为养,“无思无念全无欲”而“养神养气养真骸”为真养……静、缓、无力、松、用意等宜养,而急、快、用力、紧、犟劲等为用易伤。因而,会(慧)而不用才能“养人、养意、养心。外松内紧为养体养气,外紧内松会伤体泻气;心存善念为养,心存恶意会伤;习练以敛神聚气为养,发劲真气外游会伤;练拳留有余兴为养,疲劳过度会伤;练拳导形以行气无力为养,努气犟劲会伤;对阵过手松、柔为养会胜,临阵紧、刚会伤有败;对阵过手行“沾粘连随”为养会胜,“丢匾顶抗”为病必败;以刚能柔则活,以柔为刚则滞;以柔顺者活(生),以刚硬者僵(亡)……会练知养既可却病延年,使得精气神三宝俱足,又能长气增功,而至功夫有成。

 

  附文:

 

  练功十忌:忌早起科头,忌阴室贪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火,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练功十八伤: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遇悲伤肺,多食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多言伤液,多睡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练功十要: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腹要常摩,胸要常护,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十面埋伏鞭·地圍

弟子Alex

上一篇:武术核心:武、术、功(1)   下一篇:武术之四大功能 技击-练武者具备武者风范..(4)